留学资讯

留学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留学资讯 >
2018年M2会不会破8 好文分享
文章来源:网络转载
作 者:大米饭009
2018年M2会不会破8 好文分享
M0、M1、M2是什么?
从2017年年初开始,M2增速就一直下滑,从11.3%下滑到8月的8.9%,一路下滑就没有过反弹,9月回升到9.2%,这个回升不是偶然的,这是央行竭尽全力的结果。为什么?。
 
我说过,9%是闹不闹钱荒的关键点,为什么?
 
现在总债务大约200万亿,按5%年息算,一年就需要补充补充货币量约10万亿,加上6.8%GDP增速需要补充的货币量约5万亿,合计2017年最少得补充货币总量约15万亿,低于这个数量就必定会闹钱荒,必定会导致一些高负债企业资金链条断裂。。。。
 
2016年M2总量约155万亿,增速9%净增量约14万亿,加上央行不断用短期货币工具补充约1万亿,才能勉强维持不闹钱荒。
 
网友们注意到了吧,今年央行的短期货币工具,麻辣粉,酸辣粉等等,操作十分频繁,原因就在于,在M2增速不断下行中,资金流动性十分紧张,央行既要保证流动性,又要维持货币中性偏紧政策。左右为难。
 
所以,维持今年M2增速不低于9%是央行的主要任务。也就是必须维持M2增速不能过快下滑成了央行的主要任务。
 
大家记得2008年4万亿后的M2高速增长吗,2009年M2增速高达27%,2010年高达19%,这个时候央行的主要任务就是拼命压制M2增速过快增长,与今年的任务目标刚好相反。
 
央行主要工作任务的变化,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通货膨胀周期已经结束,转折点来了。。。
 
M2是判断经济趋势的最关键因素,毫不夸张的说,今天中国经济的好坏99%取决于货币增速,货币超发数量。
 
想想看,如果2017年M2零增长,即,保持2016年年底的155万亿不变,那么总体上就不会有个人,资本,税收增长,甲收入的增长一定是乙收入的减少。这个道理不复杂,我们把经济数据缩小就明白了;
 
假设某小国2016年有货币总量155亿,有人口140万,如果2017年没有货币数量的增长,怎么可能有这140万人的收入增长,因为市场经济下的收入增长只能是货币数量的增长。
 
因为资本市场经济的总公式是;资本1-商品-资本2,资本2的货币数量一定要大于资本1,这才叫收入增长。
 
例如,这个小国有100个资本家,总资本100亿,第二年资本增长10%,就必须是110亿货币数量,没有这额外的10亿货币数量的增加就不会有资本的所谓10亿利润。
 
如果资本硬是夺得了10亿利润,在155亿总量不变的情况下,这10亿利润只能来自其他劳动者的收入减少。
 
所以在资本市场经济下,没有货币数量增长,就没有收入增长,利润增长,
 
所以在资本市场经济下,没有货币数量增长,就没有收入增长,利润增长。
 
所以在资本市场经济下,没有货币数量增长,就没有收入增长,利润增长。
 
重要的原理说三遍。
 
具体看中国M2情况。
 
央行货币司司长盛松成先生不久前说,M2增速明年可能达到10%,这是什么概念,预计2017年M2达到169万亿,增长10%就是16.9万亿,净增额比今年至少要多出2-3万多亿。平均每个月银行要借出去约1.4万亿,
 
这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自2014年以来,央行竭尽全力,几乎想尽了一切可能的办法,但仍然未能阻止M2增速大幅下滑到8.9%。
 
我们回顾一下央行从2014年以来采取的推高M2的艰难历史;
 
2014年后的连续降准,降息
 
2014年后的所谓货币滴灌
 
2014年后动用PSL (即PledgedSupplementary Lending的缩写,抵押补充贷款),来支持棚户改造,以及国开行,农开行,进出口开发银行三大政策银行不断高额发行的国债。
 
2015年后的所谓PPP项目
 
2016年的减低10个点的房贷首付。
 
2017年的针对小微企业和创新,农业的定向降准。。。
 
这些都是央行的推高M2增速的措施和办法,千万不要相信这是什么要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那是发改委的官话,套话,对央行来说,只有一个目标,保持M2一定增速。
 
这里要特别说一下国开行,农开行和进出口开发银行三大政策银行不断加大发行的企业债卷,因为这有无锚印钞,违规踩红线的嫌疑。
 
因为这三大政策性银行实际是财政部的延伸,它们发行的债卷实际是准国债,实际是以国家税收为担保。
 
我前面说过,与美国不同,中国的财政是不能向银行透支的,而这三大行发行的准国债实际是商业银行购买,这就是财政向银行透支了。
 
这说明什么,说明央行为了推高M2增速已经不惜违规踩红线了,已经尽力了。
 
所以,据此判断,要想2018年将M2增速推高到10%,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预测,2018年M2增速将破8,甚至更低。
 
 
 
有网友会说,津巴布韦,委内瑞拉想印多少钞票就印多少,想提高多少货币总量就可以提高多少,不过这类垃圾国家的办法就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内了。。。哈哈
 
那么,如果M2增速破8%,对整体经济将会有什么具体影响呢?
 
10月M2增速8.8%,大幅低于预期,再次确认通货紧缩周期来临。
 
最重要的是证明了央行已经无力回天,无法将M2增速推上去,有网友总是以为这种货币紧缩是央行刻意为之,是有意紧缩货币,只要愿意,就可以放水,将M2推上去。这个观点是错误的,这次明显是客观经济规律使然,央行也没有办法,为什么?我们可从实践和理论两个角度看;
 
1,从实践角度看
 
2017年两会,国务院工作报告确定M2增速12%左右,按常理,央行至少要保持10%左右增速才说得过去。
 
现在M2却连创新低,只有8.8%了,与年初12%目标相差3.2个百分点,这么大的差距无论如何说不过去。原因只能是央行有心无力,是客观经济规律使然。
 
2,从理论角度看。
 
要想推高M2只有2个办法;
 
1,直接开动印钞机印钞票,财政部直接使用。像美国一样。
 
2,向银行提供基础货币,银行通过借贷创造信用货币。
 
第一个办法在中国是违规的,因为规定财政不能向银行透支,但央行和财政部密切配合,一直在打擦边球,在踩红线。站在央行角度就是推高M2的最后一招。为什么?
 
以国家开发银行发行的债为例,又名国开债,被市场普遍认为是准国债,按规定,财政部发行的国债是不能由商业银行购买的。
 
因为,如果商业银行购买财政部发行的国债,那商业银行就直接创造了信用货币,就推高了M2。
 
现在国开行以企业的名义发行债卷,名义上就不是国债了,商业银行就可以购买了,这样,财政部可以指挥国开行进行定点刺激,央行可以推高M2增速了,二者一拍即合,哈哈。
 
但这样做是有严重弊病的,例如,国开行就用这些钱去支持棚户改造,货币化安置,直接就推高了房价,2014年后,棚户改造成了高房价的最大推手,按任志强的说法,棚户改造占住房销售量的20%,而今年住房销售增速也就16%左右,也就是说,没有棚户改造这一块,住房销售是下降的,这房价还涨得上来吗。
 
而这些棚改户购房的钱哪里来的,就是国开行借来的,就是国开行借了老百姓的钱作为福利发给棚改户,然后推高房价,再由老百姓拿血汗钱购买高价房。
 
这公平吗,这合理吗,央行和财政部为什么有权力这样做,谁给的权力这样玩货币游戏。
 
现在看第二个办法,即,靠商业银行创造信用货币。
 
俗话说,牛不喝水,不能强按头,商业银行要创造信用货币,必须是双方的,即;放贷款的愿意放,借款的愿意借。
 
今年10月数据显示,贷款余额只增加约6000亿,而上个月增加1万多亿,贷款额上不去,M2就上不去,所以9月份M2增速9.2,10月就只有8.8%。
 
现在是放贷的银行不愿意放,借钱的也不愿意借,只有那些不需要承担后果的地方官员和国企官员才敢贷。但银行也是一百个不愿意放贷了。
 
简单说,整个经济面已经处于庞氏借贷状况了。为什么,请听我慢慢说;
 
例如,2016年全国收费公路欠债约4.7万亿,亏损4100亿,而交通部还放出话来,2017年要再投资8000亿。
 
换成是私有银行为主的西方国家,根本就不会有银行愿意贷款给交通项目了,道理很简单,因为这已经是典型的庞氏借贷了。
 
举例;你借给张三40万做生意,张三一年就亏了4万,然后张三还要向你借8万,你会借吗,SB才会借呢。
 
可在中国这种官不官,私不私的商业银行和现行经济体制,交通部还真的能够从银行借到钱。
 
 
 
但现在恐怕难了,央行官员提醒明斯基时刻就是宣告这种庞氏借债无以为继了。
 
像公路建设这样的固定资产投资是第一借贷大户,是推高M2的主力军,现在公路,铁路,地铁等等固定资产投资已经很难找到效益好的项目。再借,就等着明斯基时刻吧。
 
我们再看第二借贷主力军,房贷。
 
举例;一套北京的房子,10年前价格100万,银行可借出70万,10年后,同样这一套房子,什么都没变,价格涨到1000万了,理论上银行可借出700万。
 
假设你是个私人银行,你会给这样的房子贷款700万吗,SB才会贷,反过来说也是一样,SB才会去买这样的房子。
 
过去这样的博傻还真的赚了钱,但今后怕没有这样的好事了。如果谁要利用手中权力,把这种博傻进行到底,那,很可能,我们有幸见证千股跌停的奇观后,将再次见证千房跌停的奇观。。。哈哈。
 
所以,固定资产投资和房贷两大推高M2主力军熄火,M2增速跌破8%是顺理成章了。
 
至于那些什么定向降准,汽车贷,消费贷其实都是小儿科,对推高M2起不了多大作用。
 
即使大幅降准也不会有多大作用,倒是降息有点作用,但降得下来吗??
 
所以,2018年M2增速跌破8%将是大概率,也就是说通货紧缩将进入自我强化阶段。
 
接下来,我们就来推演进入通货紧缩自我强化阶段的经济时期会发生些什么,会给我们一些什么样的理财机会。。。
 
M2增速破8后,模拟推演一下,下一步经济可能发生的变化。
 
首先排除M2增速重回10%以上,我认为那种可能性只有1%。
 
现在我们回顾一下,从2005年开始到2016年M2净增额,GDP增长净增额和存款净增额,看看货币发行量与经济和消费的密切关系。
 
1,2006年和2007年两年M2净增额10.38万亿,GDP净增额6.37万亿。这样每增加一元GDP需要增发货币余额1.62元。
 
10.38万亿÷6.37万亿=1.62元。
 
2,2015年和2016年两年M2净增额32.2万亿,GDP净增额10.7万亿,这样,每创造一元GDP需要增发货币约3元。
 
32.2万亿÷10.7万亿=3元。
 
看看,仅仅10年前,发行1.6元还可以创造1元GDP,现在需要发行3元货币才能创造1元GDP。货币利用效率大幅下降,这是不可持续的,已经达到极限。
 
反过来说明,如果货币增发量下降必然会导致GDP增速下降。
 
这种依靠货币超发来换取GDP增长的情况并非中国独有,美国,日本,欧洲都一样,
 
例如美国,美国国债从2008年的约8万亿美元增加到现在的约20万亿美元,债务净增额约12万亿美元,同期的美国GDP净增额只有约4万多亿美元,也是接近每增加3美元债务才能创造1美元GDP,明显不可持续,这就是美联储不得不缩表加息的主要原因。
 
再看M2净增额与存款储蓄净增额的情况;
 
2005年M2总额;29.95亿,2016年M2;155万亿,净增额;125.05万亿。
 
2005年存款余额;30万亿,2016年存款余额;150.6万亿,净增额;120.6万亿。
 
也就是说,货币发行125.05万亿,储蓄存款增加120.6万亿,逻辑推理出以下2点;
 
1,没有125.05万亿的货币发行量,就不会有120.6万亿存款增加
 
2,货币发行增加额与储蓄净增额几乎相等,仅仅只有约5万亿之差,逻辑推理,约10年时间,全国人民仅仅消费了5万亿,其余120万亿都储蓄起来了,这可能吗,只能说明,这120万亿储蓄存款大部分其实都是泡沫,都是没有实体财富支持的泡沫财富。
 
 
 
实际情况也是如此;一套北京房子从10年前的100万涨到今天的1000万,900万其实都是泡沫。。。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货币发行量与经济的关系是何等密切,是如何支撑着中国这10年的经济繁荣的。
 
现在货币超发达到顶峰,货币发行总量将掉头向下,一切都将反过来了。。。
 
首先回答一下网友反复提出的一个问题,即;即使M2增速只有8%,那货币总量净增还有10万亿,还是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啊,。。。
 
在通货膨胀周期,货币净增量是一波高过一波的;
 
比如;
 
第一年净增10万亿
 
第二年净增11万亿
 
第三年净增12万亿。
 
这样每年的净增额是不断增加的,这样的货币环境下大家都能分一杯羹,你好我好,大家好,只是有的好得太快,太多,你不服气而已。
 
但在通货紧缩周期,反过来了
 
第一年净增10万亿
 
第二年净增9万亿
 
第三年净增8万亿
 
这样净增额是不断下降的,就会导致不会有大家都满意的收入分配,甲的收入如果仍然保持与去年同样的增速,乙的收入增长必定会不如去年,而且下降幅度是几何性质的,如果接下来净增量不断下降,情况就会越来越严重,如果甲还保持原来收入增速,乙的收入就会是负增长了。
 
我们举个日常生活的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假设某个家庭年收入是100万,有兄弟5人参与分配。
 
第一年收入增加10万,第二年11万,第三年12万,年年收入净增额在增加,那就很好分配,即使大哥多分点,小弟也不差。
 
但是如果收入增长相反,净增额逐年递减,第一年10万,第二年9万,第三年8万,那收入分配就麻烦了,如果大哥收入增长不变,小弟的收入就越来越少,连续几年就会变成负增长了。
 
最为重要的是,从宏观经济角度看,不仅仅是收入分配,同时也会影响到物价,债务,财政等等。
 
形象点说就是;
 
通货膨胀周期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通货紧缩周期就是,你好,我就不好,你越是好,我就越是不好。
 
网友可牢记下面2点,就能掌握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两个不同时期的经济特点了;
 
1,一个人的支出是另一个人的收入,通货膨胀周期货币净增量不断增长,支出不断增长,收入就不断增长,所以繁荣不断
 
2,通货紧缩周期,货币净增量不断减少,支出就不断减少,收入也就相应减少,繁荣就转变成衰退。
 
看看现实例子;
 
2014年M2净增额;12.1万亿
 
2015年M2净增额;16.4万亿
 
2016年M2净增额;15.8万亿
 
2017年预计M2增速9%,净增额;约14万亿
 
所以;
 
2014年只有12万亿,经济风声鹤唳,一遍肃杀。
 
2015年,2016年净增16.4万亿,15.8万亿,M2增速被强行拉起,所以经济稳中向好。。
 
2017年预计净增额只有14万亿,大幅减少,所以现在经济风声鹤唳。。。
 
所以,如果明年M2增速再不拉起,经济萧条就不可避免了。
 
所以,有消息说,明年要把M2增速定在10%,那净增额就达到约17万亿,经济又继续稳中向好了。。。。哈哈。
 
不过,这到底是经济增长还是在玩货币游戏就要打个大大的疑问号了??
 
接下来,我们再在预估M2增速破8情况下,展开聊聊钱荒,物价,房价,债务,财政等等可能的发展趋势。
 
就像以前说过的,钱荒是因为利息量过大引起的,利息量大又是因为债务量大,债务量大又是由于超发货币,这是一个死循环,无解。
 
关于钱荒是因为利息的科学道理,网友们在当今经济教科书上是看不到的,也不会有经济学家会回答和解释这个问题。。。
 
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我们用生活常识推理一下就知道;
 
假设有10个人,他们有货币总量100万,如果没有利息,无论债务怎么借来借去,都是可以结清的,但是如果债务产生了利息,例如,产生了5万元利息,就必有有外来的5万元货币补充,才能结清债务,
 
因为这5万元利息是货币数量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利润都没有关系;
 
例如,这10个人把他们全部资产,产品出售,最多只能卖出100万,因为最大货币量就100万。
 
例如,无论这10个人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出来多少商品,卖多少价格,最多也只能获得100万,因为货币总量就是100万。
 
明白以上这个道理,我们就明白,每年M2货币总量必定有个最低量,低于这个量,就必定会闹钱荒。
 
例如,2017年预估债务总量约200万亿,按5%利率算需要补充货币量10万亿,再加上GDP增长6.8%,约需补充货币量5万亿。
 
这样,2017年合计货币补充量必须在15万亿以上,否则就会闹钱荒。
 
到2017年10月,M2增速是8.8%,如果以这个增速到年底,那么2017年货币净增量约;13.6万亿,
 
这样最低货币补充量15万亿-实际净增量13.6万亿=1.4万亿。也就是2017年货币缺口量约1.4万亿。如果不能想办法再补充1.4万亿,2017年必定闹钱荒。
 
那么央行用什么办法来补充这1.4万亿缺口呢?靠的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酸辣粉,麻辣粉等短期货币工具。
 
2017年前10个月的情况也证明了这点,10个月来市场资金几乎一直是紧张的,所以央行一直手忙脚乱的在操作逆回购。。。
 
先是把许多原来7天,28天期的麻辣粉,酸辣粉改成半年期和一年期,同时不断加大麻辣粉,酸辣粉的投入量。据相关报道,仅仅过去的两周,央行就净投放高达8000亿。
 
央行不断加大麻辣粉,酸辣粉投入量的节奏与M2增速不断下行几乎一致。这就是央行的所谓补充市场货币流动性,这就是管理层常常挂在嘴边的保证市场货币流动性。
 
我估计,前10个月,为了防范钱荒,央行竭尽全力用麻辣粉,酸辣粉,PSL等货币工具至少投放了1.5万亿到2万亿,才勉强维持了2017年没有闹严重的钱荒。。。
 
我预测,如果2018年M2破8,央行将再也没有能力能够用这些短期货币工具维持流动性,不闹钱荒了,
 
原因很简单,因为这几年,央行已经把短期货币工具用到极致了,或者说已经在踩着红线走了,再往前一步,那就是无锚印钞,变津巴布韦了。。。哈哈。
 
为什么说,央行已经把短期货币工具用到极致了呢,这就需要从经济原理上明白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之间的关系,才能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接着聊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的关系,从经济原理上阐述,为什么央行的麻辣粉,酸辣粉等短期货币工具已经用到极致,难以为继了。。。
 
1,市场经济下,其实没有什么真正的国有银行,天然就只有私有银行,为什么?
 
因为银行经营的资产90%来自储户存款,而储户存款都是有名有姓的私人或企业存款,既然商业银行90%以上经营资产都是有名有姓的私人所有,怎么可能是国有的呢。
 
就像一个企业的90%的资产都是有名有姓的属于私人,怎么可能是国有企业呢?
 
国有银行只能存在于计划经济中,不可能存在于市场经济中,因为计划经济中的银行只是一个大的出纳部门,主要业务就是存钱取钱,没有贷款这一说。无论银行发生什么问题,都是国家兜着。
 
我特别说出以上道理,是要告诉网友,别以为今天的所谓国有银行就不会破产,从原理上说,国有只是个虚名,实际都是私有银行,都是会遭挤兑破产的。当然像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开发银行等几个政策性银行除外,这几个所谓银行其实只是财政部的分支而已。
 
2,早期市场经济是没有中央银行的
 
18世纪末期,19世纪初美国发生了剧烈的要不要中央银行之争,美国总统也卷入其中,一派认为中央银行会破坏银行之间的公平竞争,会垄断金融,会导致政府干预,破坏每个人应有的金融权利平等。
 
另一派认为没有中央银行,银行破产增加,导致经济危机。
 
最后双方达成妥协,成立各个私人银行联合起来的联合私人银行,独立于美国政府,同时美联储主席又由政府任命,承认美国政府拥有部分的干预权力。
 
所以美国的中央银行美联储实际是由几十个州的分会和几千家私人银行组成的联合委员会,其性质仍然是私人银行。
 
既然是私人性质的中央银行,那么,当然是利益至上,不会以损害自身利益为代价去跟随美国政府的指挥棒。简单说就是,不做亏本买卖。
 
这样美联储的缩表就很好理解了;在金融危机的时候,美联储印钞购买了大量美国国债,支持美国度过经济危机,但你美国政府现在债台高筑,明显有可能还不起债了,那对不起,我美联储不再印钞买你的国债了,不但不买了,原来的国债到期都要兑现,也就是不再允许借新还旧了。不允许庞氏借债了。
 
这就是美联储的缩表,不为别的,利益使然,遵循市场经济原则,即;不做亏本生意,并不是一些人说的什么美国阴谋之类的,那都是瞎扯,瞎猜。。。
 
如果我们明白以上道理,那么套用到中国,假设中国的中央银行也是像美联储那样的私人性质,对不起,所有的麻辣粉,酸辣粉都会停止了,不但不会再释放,还会到期收回。。。,因为你们都是只借不还,借新还旧的庞氏借债了。
 
这就是我从经济原理角度,告诉网友,央行其实已经竭尽所能来维持流动性了,难以为继了。。。
 
麻辣粉,酸辣粉这类短期货币工具是属于补充市场流动性的,即,临时接济一下市场资金周转问题;
 
例如,甲乙丙三人相互欠100元,这时央行借给甲100元,甲将100元还给乙,乙还给丙,丙还给甲,甲再将这100元归还央行。这样甲乙丙之间债务结清,用于周转的100元也归还了央行。
 
所以,央行发出的麻辣粉,酸辣粉都是短期的,7天,28天的。到期就得收回,不能让这些钱流入市场。
 
为什么央行不能让这些钱进入市场流通,因为这些纸币是央行凭空印刷出来的,如果允许其流入市场,就会稀释市场上原有货币的价值。你手中的钱或存在银行的钱就毛了,就越来越不值钱了。
 
最近就有活生生的例子证明了这点;
 
一位储户30多年前存银行1000元,现在取出来,连本带息只有2000多元。要知道,30多年前1000元可是笔巨款,可以买套房,今天2000多元就只能买张厕所门了。
 
为什么该储户的钱如此大幅贬值,原因就是这30多年超发了太多货币,换句话说,就是商业银行和央行没有站在储户的立场上,严控无价值的纸币流入市场,损害了储户的利益。
 
我的钱是我辛辛苦苦劳动换来的,我存入银行,你银行不认真管理,胡乱贷款,贷款逾期不收回,还允许借新还旧,结果市场上无价值纸币越来越多,稀释了存量货币价值,我辛苦劳动换来的钱就这样变毛了。
 
所以,我说,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天生就是私有性质,因为你的资产都是来自储户,你就必须对储户负责,不应该屈从行政压力,或银行自身利益考虑而滥发,滥印货币。造成储户存在银行里的钱大幅贬值。
 
以美联储为例;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美联储印刷了超过3万亿美元帮美国政府救市,现在你美国政府越借越多,眼看着就还不上了,我美联储就要缩表,就不会再借了,因为我美联储必须维护广大美国老百姓储户的利益。
 
如果你美国政府还不上钱,美元就会贬值,那亿万美国百姓存在大大小小商业银行的美元就会贬值,储户利益就会受损。所以美联储必须坚守底线,坚守原则,不能一味跟从美国政府,还得保护广大储户利益。
 
所以,这就是美国中央银行,美联储必须保持独立性的原因,也是当年美国要不要设中央银行的争论焦点。
 
因为没有中央银行,只有大大小小的私人银行,美国政府就无法干预,没法影响各个银行的货币政策,有了中央银行美联储,主席是总统任命的,不得不在美国政府和储户利益之间求平衡。。。
 
如果美联储一味依从美国政府,再借5万亿,10万亿美元,导致美元大贬值,美国储户就会愤怒了,就会挤兑银行了。记得有段时间欧美、日本保险柜畅销的新闻吗?储户取回大钞存在家里的保险柜,导致大钞紧张。。。
 
今天看到凤凰台一篇文章中披露银行存款数据;到2017年三季度末,银行存款增速跌破10%,
 
从配图来看,至少是从2011年以来银行存款最低增速,如果再往前追溯,恐怕除了2008年危机那年可能跌破10%,应该是20多年来最低增速了。
 
这就与今年10月M2增速创20多年新低数据一致了。
 
这个数据也证明了;没有M2货币总量的增长,就不会有储蓄的增长,中国经济已经同货币增长,货币超发同呼吸,共命运了。叫一衰具衰,一荣俱荣了。。。
 
所以,我预测,如果M2增速不能强行拉起到10以上,经济衰退将不可避免。
 
同时,我也预测,明年M2增速破8的概率将超过90%,增速回到10%以上的可能性不会超过10%。
 
 
 
为什么,因为支撑货币流动性的三大短期货币工具,麻辣粉,酸辣粉,PSL都已经用到尽头,难以为继,一旦这三大短期货币工具熄火,各种前所未见的经济衰退现象就会接踵而来,让你跌破眼镜。
 
例如,千房跌停,任大炮说,房价不会跌,到时来个房冻,有用吗,没用,到时给你来个无量跌停,就像股市的无量跌停一样,股市在千股跌停时不也搞过限制股票出售吗,有用吗。照样千股跌停。
 
只不过股市千股跌停以天计,房价下跌以月计罢了。
 
那么,为什么说三大短期货币工具行将熄火呢,让我们还是从理论,原理谈起,只有把理论,原理搞明白了,分析预测经济趋势才能,一剑封喉。。。
 
举例1,假设某小国有10个钱庄,有个中央钱庄。
 
甲钱庄有存银1万两,该钱庄老板胆子大,为多赚利息,开出了2万两银票,某天遇到集中兑付,钱庄存银不够,如是紧急向同行,向中央钱庄求救借钱,度过了难关。
 
举例2,其它钱庄看甲钱庄没事,有中央钱庄兜底,纷纷多开银票赚利息,明明只有1万两存银,开出2万,3万两银票。
 
某天遇到集中兑付,十个钱庄九个告急,纷纷向中央钱庄借银子,但中央钱庄的银子也是有限的,一旦借光,十个钱庄5个破产。。。
 
网友要特别记住这个道理,在金银货币时代,即使是中央钱庄,银子也是有限量的,用完就得到山上去挖矿。
 
但今天的中央银行不同了,牛气冲天了,因为有印钞机,不用上山挖银矿,开动印钞机,想印多少就印多少,不怕你挤兑。。。
 
所以,今天世界各国商业银行个个胆大妄为,大量放贷款出去,不怕挤兑,因为背后有中央银行兜底。。。
 
但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事,有利就有弊。弊病是什么呢?
 
众所周知,纸币就是债务,货币发行越多,债务就越多,利息量就越大,需要的货币补充量就越大,
 
货币补充量越大,债务就越多,利息量就越大,一旦越过临界点,就会脱离实体经济,进入一个自我恶性循环膨胀阶段,直到崩盘。。。
 
那么什么是临界点呢,这就是银行每年创造的信用货币已经无法覆盖利息总量,出现钱荒,不得不靠中央银行的印钞机来维持流动性,也就是靠央行的短期货币工具来提供流动性。
 
如果此时不收缩货币总量,降低利息总量,一味依靠短期货币工具维持流动性,也就是靠麻辣粉,酸辣粉来维持,
 
继续发展,央行的麻辣粉,酸辣粉,PSL,等就不能按期收回,短期货币工具变成长期,变成放新收旧,释放的短期货币越来越多,实际已经进入了流通领域。。。
 
如果这个时候,央行再不停止短期货币投放,前面将是什么呢,前面将是什么呢,前面将是。。。。津巴布韦。。。哈哈哈。
 
明白以上道理,接下来具体看央行的麻辣粉,酸辣粉,PSL,到底是个什么状况了。。。
 
至2017年10月份,估计;麻辣粉,酸辣粉合计超过7万亿,PSL估计接近2万亿,合计在9万亿以上,请网友注意如下2点;
 
1,以上三项短期释放的货币都是央行开动印钞机直接印出来的基础货币,
 
2,虽然三项都是印钞机直接印出来的,但,理论上麻辣粉与酸辣粉与PSL是有区别的。搞清楚这个区别是很重要的。
 
理论上,麻辣粉和酸辣粉不是货币放水,是央行为应付钱荒释放流动性,是满足商业银行临时缺钱的需要,例如商业银行集中遭遇发工资,节假日用钱需求大增时,到期后就要收回的,而且是有利息的,酸辣粉一般7天期,麻辣粉一般28天,所以又叫短期货币工具。
 
所以,这两项央行释放的基础货币并不是直接进入市场流通,只是在商业银行周转一下,又回到央行,理论上看不是货币放水。
 
但PSL就不同了,PSL中文名叫抵押再贷款,是国家开发银行用有价证券给央行作抵押品,央行开动印钞机贷款给国开行。国开行再用这些钱交给地方政府进行棚户改造之类的。而棚改户拿着央行印钞机印的钱,直接就去买房消费了。
 
所以,PSL的钱就直接进入了市场流通,稀释了市场上的存量货币,这是典型的货币放水,所以有经济学者将PSL称为中国版的QE,但央行不承认,因为美联储买美国政府国债是没有抵押品的,而PSL是有抵押品的。
 
其实,央行还有一个说不出口的理由,这PSL更像是美联储开动印钞机购买的两房债卷,而这两房债卷是推高美国房价,制造次贷危机的元凶之一。两房债卷后来是亏得一塌糊涂。
 
两房债卷名声太臭,央行说不出口,而且在中国房价高企的形势下,还推出这种可能推高房价的PSL,难免遭舆论抨击。
 
不管央行怎么解释,PSL的钱纸直接进入了市场流通,稀释了市场上存量货币的价值。
 
好了,我们明白这三种短期货币工具的基本性质后,我们再来具体看这些短期货币工具是否会熄火。。。
 
现在先分析PSL为什么将熄火。
 
PSL于2014年左右推出,原意是要方便货币定点刺激经济,由国开行从央行哪里获得贷款,贷款期限一般是3年,再按财政部,发改委政策指令定点向一些行业或项目提供资金,以刺激GDP增长。
 
其中最大的一个支持项目就是棚户改造,并随着2014年一个相关文件大幅加码,据报道,光2016年国开行就投入棚户改造资金9000亿,2017年至今也在5000亿以上。
 
想想看,这一万多亿资金立马变成棚改户的收入,一通消费,又转变成开发商,建筑商,材料商,电器商的收入。
 
理论上,立马就是1万多亿的GDP,有官员说,这2年GDP保持6.8%增速不容易,我看挺容易的吗,央行一手开动印钞机,另一手交给相关项目老百姓,企业去消费,GDP立马就上去了,这不难啊。。。。哈哈哈。。。
 
不过世界上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这样的好事是要付出代价的,而且代价已经超过收益,至少以下几个代价将迫使PSL不得不熄火;
 
1,破坏按劳分配原则,加大贫富差距,你老老实实打工一个月收入才几千,而棚改户什么也不干,收入几十万。收入分配公平何在。
 
2,进一步加大经济结构失衡,PSL的钱撒到哪里,哪里物价就涨,那个行业发展就快,造成过剩产能。
 
3,直接推高房价,与房住不炒,保持房价平稳直接冲突;网友们想想看,不在市场价上加个20%到50%,你怎么拆迁的动,拆迁加价,立马推高周边房价,棚改户拿拆迁资金购房,再推高一次房价。
 
这在房价高歌猛进时是一帆风顺的好事,可现在是房住不炒,不许房价再涨,拆迁户不加价又拆不动,一个是房住不炒,一个是加强棚改任务,地方政府成了夹心饼干,两头为难。
 
最近的南京万人抢房,一些城市的摇号购房都是都是地方政府扭曲行为的外在表现,想想看,棚改推高房价,二手房买卖压不住,只好压开发商的新房了,造成新房价格远低于二手房,如是万人抢房,摇号买房,全款请进来,贷款别堵门口这种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奇观。。。。
 
所以,就凭以上三大弊病,PSL也不得不熄火。
 
接着看麻辣粉,酸辣粉会不会熄火
 
这是一个非常重大,而且非常关键的话题,换句话说,如果真的熄火,支撑中国通货膨胀繁荣的最后一根支柱断裂,繁荣将不再。。。
 
其实原理很简单,因为酸辣粉,麻辣粉原本就是应对钱荒的货币工具,而钱荒又是因为商业银行创造信用货币的能力跟不上利息增长量而引起的。
 
这样,为应对钱荒,不得不求助于央行的印钞机,由央行印刷出基础货币,通过酸辣粉,麻辣粉这种短期货币工具发出去,缓解钱荒。
 
但这只是治标不治本的临时措施,治本的办法是应该收缩货币,降低债务,降低利息量,使得商业银行创造的信用货币数量能够覆盖利息量,这样钱荒问题就从源头上,根子上缓解了,短期货币工具就可以退出,借出去的酸辣粉,麻辣粉就可以收回了。
 
如果不能从根子上解决,那么酸辣粉,麻辣粉借出去越多,债务就越多,利息量就越大,需要补充的货币量就越大,如同抱薪扑火,火上浇油,最后进入庞氏借债,随时都可能会被最后一根稻草压倒崩盘。
 
所以,问题的重点是,酸辣粉,麻辣粉是否已经进入庞氏借债阶段,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将会被最后一根稻草压垮。。。
 
俗话说,总结好过去,看清楚现在,才能预知未来,我们简要回顾酸辣粉,麻辣粉的来龙去脉,。。
 
2013年6月,中国首次发生钱荒,当时大家都觉得奇怪,M2已经突破100万亿,如此天量货币怎么会闹钱荒呢?
 
从6月开始,各个商业银行纷纷伸手向央行借钱,过去,只要向央行借钱,央行就给,但这次央行一反常态,拒不借钱,如是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飙升,几天时间升到8%,央行仍然不为所动,各大行也开始缺钱,同业拆借利率再次飙升到13%。。。
 
与此同时,股市开始巨幅波动,一天下降4%,央行这才慌了神,紧急释放货币流动性,钱荒缓解。
 
对于发生钱荒的原因,从主流媒体,经济学者到央行官员相关文章,讲话汗牛充栋,但都没有说到点子上,或者说对钱越多越闹钱荒的原因无法自圆其说。。。
 
其实,其根本原因是自从4万亿救市后,M2增速飙升,2009年高达27%,2010年高达19%,巨量货币溢出,债务总额也开始飙升,利息总量也同时飙升,接下来几年,央行拼命压低M2增速,以防通货膨胀,
 
2013年M2增速压制到13.6%,货币增速虽然下来了,但债务总量还在攀升,利息总量也在攀升,这样就形成剪刀差,新增的货币总量无法覆盖利息总量和GDP净增额。如是资金紧张了,闹钱荒了。
 
所以,钱荒的真正原因就是货币总量越大,债务量就越大,利息量也越大,一旦货币增量赶不上利息增量就必定闹钱荒了。
 
所以,网友要牢记的一个重要原理是;钱越多,越闹钱荒,这是纸币体系的一大特点。
 
只有2个办法可以解决;
 
1,大幅减低利息,问题是,降低利息其实就是降GDP增速,就像日本一样,日本长期以来债台高筑,但却从不闹钱荒,原因就是长期的零利率,甚至负利率。
 
零利率,负利率就没了利息,也就没了补充货币的要求,就不会闹钱荒,但代价就是GDP增速低增长,零增长。就像日本过去的20年一样。
 
2,紧缩货币,降债务,去杠杆,但结果必定也是经济进入调整,甚至衰退。
 
很明显,中国的管理层不可能接受这2种办法,实际结果是,这三年来采用了酸辣粉,麻辣粉,PSL,以及各种行政手段,利用大量国企的特殊经济体制,既要维持GDP中高速增长,又要维持不闹钱荒。。。。
 
但这是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的,以2013年钱荒为象征,以2014年为拐点,中国经济的通货膨胀繁荣周期已经结束,经济该要进行调整了,。。。但管理层不信这个邪。。。
 
但这2种办法管理层都难以接受,管理层不信邪,决定用强大的行政执行能力和大量国企的特殊经济体制,与经济规律相抗衡,试图将通货膨胀繁荣周期进行到底。
 
为此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采取了大量的市场和行政措施;
 
2014年,为应付钱荒,推出了麻辣粉和酸辣粉,而且是立即在10多个省市试点,可谓迫不及待,
 
与此同时,从2014年到2016年还采取了大量推高M2,PSL货币滴灌,推高股市,811汇改,房贷首付下调10个百分点,等一系列重大市场和行政措施保证GDP中高速增长;
 
我称这3年左右时间为客观经济规律与行政手段博弈的时期,效果如何呢,谁胜谁负呢?
 
让我们简要回顾一下;
 
1,推高股市,4000点才起步,结果大家都看到了,千股跌停,最后以央行喊话,提供无限量流动性,国家队入场,暴力救市。
 
2, 2015年811汇改,结果大家都看到了,损失外汇储备1万多亿美元,人民币照贬不误,最后只能以加强资本管制,牺牲人民币国际化收场。
 
3, 2016年年初,下调房贷首付10个百分点,结果房价大涨,不得不在国庆前夜紧急发出930限购令,以12道限购限售金牌锁住房价。
 
4,PSL货币滴灌棚户改造,轰轰烈烈,对GDP增速贡献不薄,但弊病已经很明显,在许多城市造成一手房和二手房价倒挂,棚改推进越来越难,严重考验地方官员智慧。。。哈哈
 
5, 2015年,M2增速被成功拉到13%,但接下来的2016年又掉到11.3%,2017年前10个月M2增速直跌到8.8%,创20多年来新低。
 
客观经济规律与行政手段博弈在我看来胜负已定,客观经济规律胜出,因为最核心的M2增速数据已经无可争辩的表明;通货膨胀周期结束,通货紧缩周期来临。
 
当然,在管理层看来是获得了成功,因为保住了6.8%左右的GDP中高速增长。
 
网友们也可以参与评价,实事求是。不过按多难兴邦,红白都是喜事,成绩和错误总是九个指头与一个指头关系的中国传统,那一定是我错了。。。哈哈
 
最后,我们看解决钱荒的重大措施,短期货币工具麻辣粉,酸辣粉,效果如何,是不是解决了钱荒问题,是否会熄火。。。
 
自从2014年大规模推出麻辣粉,酸辣粉等应对钱荒的短期货币工具后,效果到底如何呢。
 
我的结论是;不但没有解决钱荒问题,而且是越来越严重了,完全验证了我的观点“钱越多越闹钱荒”,要知道现在货币总量已经超过165万亿了,而2013年首次闹钱荒时刚刚突破100万亿。
 
为什么说,钱荒越来越严重了呢,请看现实;
 
就是上周,逆回购净投入高达6200亿,数量之巨,不可谓不惊人,这也应该是创了短期货币工具投放以来的历史新高吧,这与M210月创20多年来新低可谓绝配。
 
随着2017年M2增速一路下行,市场资金越来越紧张,导致实际利率一路走高,远期同行拆借利率突破4%,债卷利率连创新高,国开行最新发行国开债突破4.5%。
 
房贷利率也纷纷突破5%,银行还惜贷如金。几个月都批不下来。理财产品利率也是一路走高。
 
债市,股市风声鹤唳,特别是债市,已经累遭下跌惊魂了。
 
这些情况像极了2013年的钱荒,只不过规模大得多,虽然没有那么快速,节奏要慢点,但却是越来越严重,
 
央行逆回购操作之频繁,数量之大,都是前所未有,2016年酸辣粉,麻辣粉已经高达6万亿,今年再增加2万亿,一点都不奇怪。
 
面对如此局面,我想央行官员也应该悟出钱越多越闹钱荒的道理了吧,悟出长期,大量使用短期货币工具解决流动性如同抱薪扑火,火上浇油的道理了吧。
 
当然,我也理解,因为现在不要说减少,部分收回酸辣粉,麻辣粉,即使暂时停止,不再增加,结果必定是立马会有中小银行破产,高负债企业破产,债务违约,理财产品违约。。。
 
不过,客观经济规律不会因为主观意志不想,不愿意就会改变。既要。。。也要。。还要。。这也要。。那也要。。。什么都要的好事恐怕只有神仙才能做到。。。God Bless Them.

注:加加留学文书转载旨在好文分享,作者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

手机留学申请| 海外教育| 留学签证| 名校风采| 隐私保护|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电子书 SiteMap

Copyright © 2007-2019 LiuxuePaper.Com 加加留学文书 版权所有

留学文书咨询

晋ICP备16008433号